多线冲突交织下的全球棋局:从俄乌战场到中东沙漠
7 月的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凌晨三点的候机大厅里还亮着惨白的灯。穿蓝色制服的地勤人员扯着嗓子喊着航班取消的通知,声音被此起彼伏的抱怨声淹没。地板上横七竖八躺着裹着毛毯的乘客,有人把行李箱当枕头,孩子的哭闹声混在广播里重复的俄语提示中。这场混乱的源头,是乌克兰几十架无人机连夜袭来 —— 它们没伤到多少人,却精准瘫痪了三个机场的跑道导航系统,光是谢列梅捷沃就有 63 架次航班改道,两千多人被困了超过 12 小时。
就在机场乘客为改签争吵时,基辅的防空警报已经响了五个小时。当地居民安德烈后来在社交平台发了段视频:他家阳台的玻璃被震碎,碎片混着灰落在晾衣绳上的衬衫上。远处 "阿尔乔姆" 导弹设计局的方向冒起黑烟,火焰把云层染成橘色。这是俄军一周来最狠的一次打击,426 架无人机像蚊子群一样扑过来,还有 24 枚导弹钻空子 ——"匕首" 导弹带着白焰划破夜空时,有基辅市民误以为是流星,直到爆炸声从市中心传来。
俄军的目标很明确。伊万诺 - 弗兰科夫斯克州的那个指挥中心,楼顶的雷达天线上午还在转,下午就成了一堆扭曲的金属。40 公里外的第 515 工程 16 号地下军火库更惨,钻地弹炸开 30 米厚的混凝土,里面存的北约炮弹殉爆了三个小时,冲击波把附近树林里的鸟惊得满天都是。前线那边,俄军先锋已经摸到了红军村外围的玉米地,康斯坦丁诺夫卡的一万多乌军被圈在 16 平方公里的区域里,三面是坦克履带碾过的土路,另一面是涨水的河流。这种时候,7 月 24 日的谈判日期就显得格外刺眼 —— 就像两只互相撕咬的狼,停下来喘口气的功夫,爪子还在对方伤口上踩着。
几乎就在俄乌双方的无人机在黑海上空交错的同时,中东的沙漠里也没闲着。以色列的战机贴着叙利亚的山脊线飞,炸弹落在霍姆斯省的农田里,扬起的沙尘裹着硝烟飘到几公里外的村庄。朱拉尼的武装分子躲在橄榄树后面打伏击,他们的皮卡上焊着机枪,子弹打在以军装甲车的反应装甲上,爆出一团团白烟。当地的部落武装也扛着 AK47 加入进来,他们没什么重武器,就靠熟悉地形在夜里摸哨,天亮时总能在路边捡到几具以军尸体。
红海那边,胡塞武装的导弹又朝着以色列南部飞去。他们在电视上骂那些阿拉伯国家的国王和总统,说他们看着加沙的孩子被炸死,只会在联合国大会上念稿子。镜头里,胡塞的战士裹着白头巾,身后堆着一排排火箭弹,上面用油漆写着 "巴勒斯坦必胜"。这番话戳中了不少人的痛处,开罗街头有人举着标语牌,把沙特、阿联酋的国旗和以色列国旗画在一起烧,警察过来驱散时,人群里有人喊 "胡塞说得对"。
美国的态度这会儿显得有点拧巴。特朗普在佛罗里达的高尔夫球场上对着记者发脾气,说内塔尼亚胡炸叙利亚 "坏了他的计划",转头又对着镜头说 "伊朗要是敢搞事,咱们的炸弹就该落德黑兰了"。这话让伊朗外交部的发言人在记者会上拍了桌子,他指着身后大屏幕上浓缩铀工厂的照片说:"就算设施被炸烂,机器照转,这是咱们的脸面。"
伊朗的脸面现在得靠朋友撑着。他们的外交部发言人巴加埃在记者会上说,要跟中国、俄罗斯谈核问题。这话其实没什么意外 —— 伊朗的油轮被美国扣了好几次,欧洲的银行冻结了他们的资产,也就中俄敢顶着压力跟他们做买卖。莫斯科的外交官已经在准备三方会谈的材料,文件夹里夹着伊朗核设施的卫星照片,旁边还放着俄乌战场的最新态势图。
#AIGC热点大赛#俄罗斯这边,总理米舒斯京站在黑龙江边的卡尼库尔干口岸时,风把他的头发吹得很乱。他望着对岸中国的高楼,那边的起重机正在吊集装箱,卡车排成队过大桥,而俄方这边的工地才刚打地基。他指着图纸对当地官员说,这口岸年底前必须完工,语气硬得像石头。"你看对岸多忙," 他用手指敲着护栏,"咱们不能站在这儿看着,得把路修通,让黑龙江大桥上的卡车,一半都往咱们这边开。"
工人们不敢怠慢,推土机连夜轰鸣,钢筋被吊起来时碰撞出火花,映在江面上一闪一闪的。这事儿看着是修个口岸,其实跟顿巴斯的坦克、波斯湾的轰炸机都连着。俄军在乌克兰多占一块地,就能在谈判桌上多要些筹码;美国在中东盯紧伊朗,就没空在东欧给乌克兰递更多武器;中俄的卡车跑得越勤,俄罗斯的钱包就越鼓,跟西方耗着的底气也就越足。
现在的世界就像个被推倒的积木塔,俄乌是最上面那块大的,中东是旁边歪着的那块,中美俄的角力是底下的底座。没人知道最后会拼成什么样,只是看着一块块积木往下掉时,有人忙着躲,有人忙着抢,还有人在琢磨怎么搭个更稳当的新塔。莫斯科机场的乘客还在排队改签,基辅的居民在废墟里找东西,叙利亚的农民把炸弹坑填上种小麦 —— 日子总要过,只是脚下的地,震得越来越频繁了。
编辑
分享
资炒股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