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数字经济正加速演进,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智能应用广泛渗透。与此同时,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爆发增长,社会生产生活对于计算能力的需求显著提升。算力作为支撑数字社会运行的“核心底座”,已从单纯的技术手段演变为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在此背景下,“算力经济”作为一种依托算力资源供给与服务交易、实现高效资源配置和多元价值共创的新型经济形态正在迅速兴起。
2025年9月10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在2025年开放数据中心大会上正式发布《算力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5年)》。
报告立足宏微观经济分析框架,深入解析算力经济运行机理,描绘我国算力经济发展现状,并针对我国算力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涵盖战略统筹、技术研发、应用牵引等方面的具体建议。助力构建高效协同、绿色集约、安全可信的算力经济发展新格局,全面支撑我国经济发展迈向新阶段。
报告核心观点
1. 算力经济是超越算力产业的综合性经济形态,是驱动数字经济向高阶跃迁的核心引擎
算力经济并不仅仅局限于服务器、芯片、数据中心等硬件设施的生产与运营,而是以算力资源的生产、调度、交易和应用为核心,涵盖技术研发、平台服务、行业融合、商业模式创新等多维度的系统性经济形态。它以算力产业为“能力源点”,通过技术外溢和价值传导,打破传统产业边界,重构生产组织方式。
2. 算力经济重塑微观运行机制,推动企业从规模驱动转向算力驱动的高质量发展
在算力经济时代,企业实现技术能力、发展模式与运行效率的系统性变革。算力通过“数据—知识—技术”的正向循环,持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推动企业从依赖物理规模扩张的“成本中心”模式,转向依托柔性供给的“价值中心”模式;同时通过知识资本复用,显著降低内部管理与研发成本,打破传统“规模不经济”的瓶颈。算力由此成为企业组织进化和效率跃迁的核心驱动力,重构了企业成长的底层逻辑。
3. 算力经济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优化产业结构、节约要素投入和推动绿色转型,跃升为驱动宏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
算力经济不仅通过释放数据价值与优化资源配置显著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而且促进产业间协调与高端化发展,实现要素集约利用,并倒逼绿色技术创新与跨行业扩散。算力经济在宏观层面的多重效应协同发力,为经济整体实现效率跃升、结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4. 算力经济在多重要素驱动下,实现供需协同发力,展现出显著溢出效应与广泛的经济社会影响力
在资本持续加码,人才加速培育和电力支撑强化的多重驱动下,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算力供给能力稳步提升,供给结构持续优化,服务方式创新变革。需求端受数据量激增与技术深度应用牵引,算力需求持续扩容。供需双向共振不仅夯实了算力经济发展底座,更通过宏微观双路径传导,对GDP增长产生显著正向溢出效应。实证研究表明,算力规模每增长1%,平均可带动GDP提升0.426‰。
报告目录
一、算力经济理论基础
(一) 算力经济概念背景
(二) 算力经济政策背景
(三) 算力经济的定义
(四) 算力经济的内涵
二、算力经济运行机理
(一) 微观算力经济运行机理
(二) 宏观算力经济运行机理
三、我国算力经济发展现状
(一) 算力经济受要素驱动影响
(二) 算力经济供需两端同发力
(三) 算力经济的溢出效应显著
四、算力经济发展优秀案例
(一) 地方特色模式探索算力经济发展路径
(二) 企业创新实践助力算力产业优化升级
五、制约我国算力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 战略规划统筹不足,制度支撑体系有待完善
(二) 区域发展路径模糊,差异化发展模式待探索
(三) 关键技术自主性弱,算力经济风险敞口明显
(四) 算力融合赋能受限,产业渗透作用有待加强
六、我国算力经济发展政策建议
(一) 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宏观政策引导
(二) 探索落地模式,因地制宜推动发展
(三) 强化技术研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四) 深化应用牵引,增强算力赋能作用
主要专家简介
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总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
郭亮
主要负责算力方面的政府支撑、技术研究和标准制定工作,参与多项国家部委重点研发专项,支撑工信部、发改委、国管局等国家部委和多地政府算力基础设施相关政策制定。
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数据中心部副主任,工程师
吴美希
主要从事算力中心相关领域的政策支撑、产业咨询、技术研究和标准制定等方面工作。
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工程师
韩雨辰
主要从事算力经济、算力中心相关领域的政策支撑、产业咨询、技术研究和标准制定等方面工作。
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工程师
郑佳莹
主要从事算力经济、算力中心相关领域的政策支撑、产业咨询、技术研究和标准制定等方面工作。
版权声明:本报告版权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报告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院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article_adlist-->撰写团队联系方式:
中国信通院
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
吴美希
wumeixi@caict.ac.cn
18810669396
韩雨辰
hanyuchen@caict.ac.cn
13204040835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报告。 ]article_adlist-->校 审 | 谨言、珊 珊编 辑 | 凌 霄
]article_adlist-->推荐阅读
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所联合发布《数据标注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年)》
专家谈
]article_adlist-->资炒股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