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国家发布了《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引发家长们热议。
国家发钱了!以后无论是生一个、两个还是多个,每个孩子每年都可以领3600元,一直领到孩子3岁;且2025年以前出生,不满3岁的,也可以按相应的月数折算。
图片来源网络
而且这可能只是个开始,以后没准儿,发的钱会越来越多。说不定有一天,我们也能像某些国家一样,生孩子能一直领钱,一直领到孩子18岁。
像在英国,只要你长期居住,并且负责抚养一个16岁以下的孩子,就可以申请Child Benefit(儿童福利金)。
政府每月按时把钱打进账户,一分不少,直接到账。只要孩子继续接受全日制教育或培训,这笔钱是可以一直领到20岁。
70后、80后父母:生早了,真是啥好事都没赶上。
展开剩余92%也难怪父母们吐槽,现在养孩子是真不容易,简直就像养个四脚吞金兽,到处都是花钱的地方。
再赶上现在就业大环境不稳定,有父母中年失业,更是一夜中年返贫。
前段时间,一些中年失业爸爸去咖啡馆假装上班的新闻,就让人看了心里一酸;还有些中年爸爸,干脆选择回家做“全职爸爸”。
图片来源:抖音@仨宝妈咪
那么,当全职爸爸后,他们的生活有了哪些变化?内心有怎样的感受?让我们对家庭分工有怎样的新思考?
1
当全职爸爸后发现:
带娃不比赚钱容易
起初,爸爸们也许会认为,带娃再难,也比当职场牛马强。
可是当他们真的回归家庭,成为全职爸爸之后,才真正体会到了妈妈的焦虑和“无力感”:带娃、照顾家,不比赚钱容易。
NO.1
一天连轴转16小时快崩溃
自从成为了全职爸爸,时间作息直接从996变为007。
早晨5点起床为孩子做早餐,6点叫孩子起床,从7点开始就要在家、学校、菜市场、补习班等空间来回折返八九趟。
夜晚等到孩子睡着,还得继续干家务,回到卧室早已12点过半,这一天下来,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连摸鱼玩手机的时间都没有。
一位全职爸爸说:曾经拒绝了一份月薪2万6要早起的工作,没想到现在分文不赚,还是要5点起床。
一位宝爸每天凌晨两点给娃喂完奶,才能迎来自己一天中能喘口气的时间,他是真的狠狠共情妈妈了,带娃的辛苦是没办法说出来的。
NO.2
不止当爸爸,还身兼数职
当然了,时间紧不说,任务还重、身兼数职,不仅仅是爸爸,同时也是家里的厨师、保洁、财务主管、司机……
首先,作为家庭厨师要保证孩子三餐吃得营养健康,一周7天菜色不重样。
而且家里卫生也要天天打扫,洗碗、洗衣服、熨衣服、修剪花、照顾猫猫狗狗等等。
除此之外,还要主管财务,密密麻麻的账单记到头疼;
图片来源:抖音@于果的一家
从前关心自己喜欢的电子设备有没有上新,现在要操心这个月家里水电交没交?哪个超市打折,有价格美丽的副食粮油,哪个菜市场菜品新鲜种类多……
以前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现在每天负责家庭开支之后,才知道钱要计划着花。
安排好家里的后勤工作,还得无缝衔接当司机和保镖接送孩子上下学、上兴趣班;
抽空还要带孩子和小伙伴一起玩耍,在孩子开心嬉闹的同时,时刻关注着孩子的安全,生怕孩子磕着碰着。
看网友们在一位41岁全职爸爸的视频中发弹幕说:给41岁的大哥熬得像50多岁的,看他的样子,就知道当全职爸爸有多么不容易了。
NO.3
孩子变成世界“主旋律”
某位36岁的爸爸辞职回家带娃,时间全部被孩子挤占,哄娃哄到想崩溃,抱孩子抱到关节疼。
每天都忙于洗奶瓶、换尿不湿、哄睡、遛娃的各种带娃流水线工作中,像个陀螺一样绕着孩子转个不停。
有位全职爸爸分享说:原来手机里是各种工作软件,自从回归家庭,手机里就挤满了各种孩子作业打卡的小程序;
还有各种家长群,有时候做家务没顾上看手机,可能就会漏掉很多条学校发布的重要通知。
总而言之,一句话,一切围着娃转。
2
带娃苦水道不完,但也很幸福
不过全职爸爸们的体验感,是双向的。
除了一切围着娃转的劳累,有回归家庭带娃的内心不适应:
一方面,选择全职带娃,意味着放弃稳定的收入来源,对家庭经济的确是不小的影响。
一位爸爸分享到:现在家里开支基本靠妻子,最怕孩子要买什么时说“爸爸没钱”。
对于自己的开销就更是束手束脚了,从前上班时还偶尔花点钱奖励一下辛苦工作的自己,现在则是能省则省,消费水平大大降级。
另一方面,角色的转换难免会带来落差感。
成为全职爸爸之后,每天困于看不到尽头的琐事里,几乎没有时间再去社交和应酬。
当自己的同学朋友们大多在职场奋斗且小有成就时,自己的生活半径却收缩到了灶台和尿布台之间,以及洗不完的奶瓶和做不完的家务之中。
有时候参加同学聚会,全职爸爸会感觉在同伴中格格不入,不自信,甚至怀疑自我。
一位从体制内辞职的全职爸爸回忆起之前是4岁的儿子陪着自己去单位交制服,路上儿子问他:“爸爸,以后小朋友问我爸爸是做什么工作,我怎么说?”
这位爸爸一时间接不上话。曾经让儿子骄傲的城市英雄,即将变成困在厨房的家庭煮夫,要说心里没有不甘,那是假的。
除此之外,电话也是越来越少,偶尔打来都是补习推销,自己仅存的成就感可能就只是孩子增长的一点点分数。
全职带小孩这份工作,最委屈的地方就在于,这是一份拿不出任何成绩的工作。
爸爸们常常会想:孩子总要长大,如果自己的付出和陪伴今后在孩子心中也没什么分量,那时候该如何自处?
图片来源:抖音@长睫毛男孩王沐沐(爸爸带娃)
但另一方面,也收获了很多之前错过的家庭温暖和幸福。
有一位爸爸分享到:
前两年,公司业务几近停摆,他深陷焦虑,吃住都在公司,而老婆工作繁忙整天飞,处于小升初的女儿没人看管,成绩直线下降,家庭的和谐幸福也渐渐消失。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选择承担带娃和家务,让老婆全身心投入工作去挣钱。
两年过去了,女儿的学习和生活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女儿的每一次进步,都让他感到幸福。
是啊,当近距离看着孩子一天天成长,更加感受到与孩子的情感联结,这种简单的幸福比什么都珍贵。
除了对孩子的陪伴,当了全职爸爸后:
他们更加真切地体会到了妈妈的辛苦和不易,进而变得更加包容,更愿意主动去承担家庭的责任,也收获了更幸福的家庭氛围。
一位全职爸爸分享说:在他的印象里,甚至在他的父辈眼中,孩子总是毫不费力地就长大了。
有的时候,“父亲”只需要在孩子面前适时展露一个父亲的威严和慷慨即可,不太会介入养育孩子的琐事。
可是,当他自己做了全职爸爸后才发现,有时男性面对育儿的“岁月静好”,背后是女性在“负重前行”。
3
育儿到底是谁的责任?
传统观念已经变了
育儿到底是谁的责任呢?
以前大家总觉得母性是女人的天性,是基因里带来的,因此妈妈总能比爸爸更细心地照顾小孩,总能把家务干得更好更周到。
而心理发展研究早已指出: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来自爸爸和妈妈不同维度的支持与照料。
如果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爸爸的角色是长期缺席的,很有可能造成孩子成年后的情感依附障碍、自我认同混乱、情绪控制力不足等等。
近年来,随着全职爸爸群体的不断扩大,大家发现,爸爸和妈妈一样,都可以照顾好家和孩子。
或许在不少人眼中,全职爸爸会被印上“与社会脱节”的标签;还会被认为是在逃避现实,不愿意承担家庭责任。
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力,全职妈妈需要被理解、被尊重,全职爸爸更需要被看到、被认可。
爸爸对于育儿的参与,已经不仅仅是偶尔洗个奶瓶、周末带孩子去公园放风那么简单了;
他们把孩子当作自己生活的中心之一,在情感、时间、责任上都全方位地投入。
图片来源:抖音@续一碗小周粥
而且,与以往严父的形象有所不同,爸爸们越来越多的在日常生活中呈现出柔性的一面,懂得如何更好地关心、体贴和爱护孩子。
有位爸爸说:自己全职带娃三年了,一开始也是手忙脚乱,但现在至少能背出30多个绘本故事,能流利讲出所有迪士尼公主的星座。
以前,人们会将社会工作价值置于家庭劳动价值之上,久而久之,这种观念加深了“爸爸赚钱养家,妈妈带娃干活”的家庭分工;
家务、育儿作为一种“少被看见”的无偿劳动,其中大部分工作和家庭中的女性紧密绑定在一起。
学者李银河曾指出,“男人赚钱养家、女人居家带娃”的性别刻板印象,也常常会导致:
即便家庭里女性收入更高或男性更适合带孩子时,出现的也多是全职妈妈而非全职爸爸。
但随着传统性别观念的松动、家庭教养方式的转型,传统观念正在逐渐松动;
人们对家庭分工关系的想象正从单一的经济单位或育儿场所,向着更为复杂和多元的方向发展,灵活、平等的家庭模式正在悄然崛起。
男性作为父亲的职责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赚钱养家,他们越来越主动承担起陪伴孩子成长、科学养育、给予孩子和家人情感支持等多重责任。
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育儿不是妈妈一个人的马拉松,而成为了一场爸爸主动参与和分担的接力赛。
也期待看到,家庭的分工,能不再以性别为分界线。无论哪方付出,都会得到家庭另一半的理解和支持,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从而探索出家务平等、合作育儿的更多可能。
参考资料:
[1]偶尔治愈|「母职惩罚」终于被看见被讨论,那存在「父职惩罚」吗?
[2]童办joywithyou|也许只有全职爸爸才懂得妈妈们的辛苦
[3]香港科技大学广州|“GPS”答卷系列 | 家庭性别分工态度变迁:58%的90后不赞成“男主外,女主内”
发布于:广东省资炒股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